细胞培养板依底部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底和圆底(U型和V型);培养孔的孔数有6、12、24、48、96、384、1536 孔等;根据材质的不同有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。具体选择时根据培养细胞的类型、所需培养体积及不同的实验目的而定。
(1)平底和圆底(U型和V型)培养板的区别和选择
不同形状的培养板有不同用途。培养细胞,通常是选用平底的,这样便于镜下观测、有明确的底面积、细胞培养液面高度相对一致。因此做MTT等实验时,无论是贴壁和悬浮细胞,一般选用平底板。测吸光值一定要使用平底的培养板。要特別注意材质, 标示"Tissue Culture (TC) Treated"是养细胞用的。
U型或V型板,一般在某些特殊要求時才使用。如在**学方面,当做两种不同**细胞混合培养時,需要二者相互接触刺激,这时一般会选用U型板,因为细胞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聚集在很小的范围内內。圆底培养板还会用于同位素掺入的实验,需要用细胞收集仪收集细胞的培养,如"混合**细胞培养"等。V型板常用做细胞杀伤、**学血凝集实验。细胞杀伤这种实验也可用U型板替代(加入细胞后,低速离心)。
(2)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的区别
Terasaki plate主要是用于晶体学研究,产品设计便于对晶体的观察与结构分析。有两种sitting 和handing drop两种方法,两种方法应用产品的外形结构也不同。材料上选择crystal class polymer ,特殊的材料有利观察晶体结构。
细胞培养板主要是PS材料,材料是treated sufface,便于细胞贴壁生长与伸展。当然还有浮游细胞的生长材料,同时还有low binding surface
(3)细胞培养板与酶标板的区别
酶标板一般要比细胞培养板贵,细胞板主要做细胞培养,也可以用来测蛋白浓度;酶标板包括包被板和反应板,一般不用做细胞培养,它主要做**酶联反应后的蛋白检测,需要更高的要求和特定的酶标工作液。
(4)常用不同培养板的孔底面积及推荐加液量
不同孔板所加培养液的液面都不宜太深,一般在2~3mm范围,结合不同孔的底面积就可算出各培养孔的适宜加液量(参考下表)。若加液量过多会影响气体(氧气)交换,而且在搬动过程中易溢出造成污染。具体所加细胞密度依实验的目的不同灵活掌握。
常用的培养器皿
培养器皿 |
底面积(cm2) |
加培养液量(mL) |
可获细胞量 |
96孔培养板 |
0.32 |
0.1 |
105 |
24孔培养板 |
2 |
1.0 |
5×105 |
12孔培养板 |
4.5 |
2.0 |
106 |
6孔培养板 |
9.6 |
2.5 |
2.5×106 |
4孔培养板 |
28 |
5.0 |
7×106 |
3.5cm培养皿 |
8 |
3.0 |
2.0×106 |
6cm培养皿 |
21 |
5.0 |
5.2×106 |
9cm培养皿 |
49 |
10.0 |
12.2×106 |
10cm培养皿 |
55 |
10.0 |
13.7×106 |
25cm塑料培养瓶 |
25 |
5.0 |
5×106 |
75cm塑料培养瓶 |
75 |
15~30 |
2×107 |
25cm玻璃培养瓶 |
19 |
4.0 |
3×106 |
100cm玻璃培养瓶 |
37.5 |
10.0 |
6×106 |
250cm玻璃培养瓶 |
78 |
15.0 |
2×107 |
2500cm旋转培养瓶 |
700 |
100~250 |
2.5×108 |
注:各种单层生长的细胞在培养皿中长满的细胞数,主要取决于器皿底表面积和细胞体积的大小。上表以Hela细胞为例给出的可获细胞量仅作参考。